羽球 VS 拳擊 ? 是衝突 ? 還是相輔 ?
- Joe Wang 夢凡
- 2022年11月17日
- 讀畢需時 1 分鐘
已更新:2023年9月21日
上週,有一位因羽球訓練,導致肩膀受傷, 經常肩前窩疼痛與三角肌後束疼痛的學生,報名了拳擊體驗的課程。
其問題來自於殺球動作習慣用肩胛前傾,肱骨內旋前移來代償動作, 這樣的代償方式可以減少大肌肉的收縮,延長競賽耐力。
然而,關節前頂的時候不僅前側韌帶不斷受壓拉扯,
後側肌肉筋膜也容易向前陷入關節窩產生夾擠,
夾擠的疼痛不會是最快產生的,
會先出現的是肩水平內收的拉扯感和活動度限制。
拳擊,是對肩後側肌群大量的「拮抗訓練」,
拮抗作用在「穩定性訓練」裡面佔有很高的比重,
並且,出拳的動作可以不斷練習肩胛後傾,以及正確的肩胛外展軌跡,
對於羽球動作的力學,其實正好是平衡的角色。
拳擊的含胸姿態,也能增加肩內旋的力線張力, 同時,因打拳的過程會接收擊靶的反作用力,相對比較不會產生肱骨前移的風險,
因此,這樣的學員,在學習拳擊的時候,也應搭配更多肩胛肱骨其他面向的穩定訓練, 以及練習胸椎伸直角度 (才能增加肩胛後傾活動度,同時有助於提升羽球的殺球動作 ), 這會與拳擊的訓練原則有所差異,
但最終的結果並不相互違背。
Comments